[vc_row][vc_column][vc_column_text]

1.不敢過度的推Compress(壓縮器)

使用大量的壓縮器效果,有些人會覺得很害怕,我一開始也常常覺得每個數值都要控制得很精準、

不敢去過度的推動;但只要在聲音聽起來合理的使用範圍下,就前端壓縮器上訊號爆掉,

只要最後master output沒有爆掉,過度壓縮的聲音也可以聽起來很好聽很自然。

2.害怕刪減太多EQ(頻率均衡器)

許多EQ在音軌處理上,常常覺得只需要在某幾個特定的頻率+-3db左右就行了,

事實上你不是用眼睛在混音

用耳朵去聆聽大鼓、貝斯、吉他的頻率平衡;

也許你覺得我吉他音色solo聽起來非常完美,但你混音是要聽整體樂器頻率的銜接性,

而不是solo某軌道進行EQ調整,所以放心的增減你的頻率吧,也許刪減完低頻的solo吉他聽起來乾乾扁扁,

但搭配上貝斯卻可以聽起來非常的飽滿、還會讓人誤以為還是吉他本身的”趁趁”低頻呢!

3.在一首歌使用不同的Reverb(混響空間)

有些早期的音樂或是曲風、會覺得所有的樂器人聲都應該要在同一個空間,聲音聽起來才自然合理,

那對於某些曲風的音樂我認為是不錯的想法;但對於現今的流行音樂或是電音,你需要的是創意、

可以從A段寧靜的旋律突然轉場到B段大空間的混響,只要運用的好聽起來合理,就不要害怕去嘗試它。

4.靜音或刪除不需要的軌道

有些歌曲錄完音交到混音師手上之後,有些樂器或是人聲軌道根本就不可以使用,

聽起來像是沒錄好或是根本沒有準備好;如果沒有時間再重錄或是要交件了,

混音師有權決定是否要刪除不需要的音軌

混音師才是決定曲風最終方向的人,

有一次有個案子裡有個人聲大合唱,某個軌道裡面甚至有人聲在嘻鬧與咳嗽的聲音,

我毫不猶豫直接把它拿掉;後來案子也交到客戶的手上,客戶也沒有因此提出建議或要修改。

但還是要慎選你的客戶,或許某些聲音是客戶精心設計的橋段,那這時就需要良好的溝通了。[/vc_column_text][/vc_column][/vc_row][vc_row][vc_column][vc_separator][/vc_column][/vc_row]